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乖孩子易受伤 反复检查作业或患强迫症

   日期:2025-02-01     来源:www.huizhuchu.com    浏览:604    
文章简介:暑假过半,除去热门的补习班、游泳馆,各家医院的心理卫生科也迎来了一批“学生潮”。记者从杭州几家医院的心理卫生科获悉,一般春天的成人就医高峰过去之后,就会迎来暑期学生就医的“小高峰”。

  暑假过半,除去热门的补习班、游泳馆,各家医院的心理卫生科也迎来了一批“学生潮”。记者从杭州几家医院的心理卫生科获悉,一般春天的成人就医高峰过去之后,就会迎来暑期学生就医的“小高峰”。

  “大多数孩子,是爸爸妈妈带来的;但这两年,主动来求助的孩子也多起来了。”省立同德医院临场心理科主任医师徐方忠告诉记者,主动来求助的,大多是年龄比较大的初高初中生。“青春期是成人精神疾病的好发年龄,所以必须要配合药物进行治疗。”

  省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陶明也有如此的感觉:愈加多的父母、孩子,期望借助暑假的时间,为心理松绑。

  不过,两位专家发现,跟平时门诊相比,暑期学生心理门诊,有它的特征。“平时孩子来咨询的,主要跟学习紧张有关;而暑假,更多跟社会交往能力有关。”陶大夫说。

  不打游戏不外出,居然是抑郁症

  这是一个刚刚参加完中考的男生。

  被爸爸妈妈带到新华医院时,他的样子有点呆,双眼也没神。

  “放假之后一直在家,也不外出,也不看电视打游戏,就是整天发呆,大家担忧去世了,是否中考没考好,给他打击太大了?”刚坐下,男生的母亲就把我们的担忧一股脑儿抛给陶明。

  跟男生交流了几次后,陶大夫发现,这个学生的状况是抑郁症,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,不是暑假才出现的。“中考可能是个原因,但在这之前,他的学习成绩就已经降低了。”他推断,上学的时候,天天早出晚归,跟父母接触机会不多,所以父母也没发现;一放假,整天在家呆着,母亲就注意到出问题了。

  陶明告诉记者,暑假学生心理门诊,最容易见到状况有3类:这种宅在家,不打游戏不外出的,就是其中之一,但比率相对比较少;

  还有两类人群更多,一类是日夜颠倒,整天泡在网上,跟大人冲突不断,被父母提溜着来的孩子;另一类是主动来就医的学生。

  “这部分学生,上学时就感觉有的症状,但由于平时比较忙,一些症状被忽略了;一放假,人放松了,反而更容易钻牛角尖。”陶明说,这部分主如果高初中生。

  乖孩子可能伤更重

  平时看起来非常乖,成绩很好的“乖孩子”,这个暑假,徐方忠也遇见几位。其中一位17岁的高中女孩,已经去了两趟,都是自己一个人跑去的。

  这是一个有强迫症的学生。

  “强迫症,包含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,她的问题是强迫观念,就是脑子里一些想法,总也抛不掉。”徐方忠说。

  譬如,上课的时候,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,她就不停地想,这个字为何要这么写?为何是如此的结构。

  脑子那样忙,老师讲的根本听不进来。

  “其实每一个人都多少有的强迫观念或行为,但只须不影响正常的生活,就不是心理问题。”他说。

  像如此的学生,这个暑假他已经遇见三四个,大多是学校心理老师建议来的。不久前,就有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,也是强迫症,症状是反复检查试题,结果期末考试题来不及做了。跟其他不少强迫症的患者一样,这两个学生,写字一笔一划,相当工整。“不少学生都有这个特征;假如追溯到小时候,你会发现,他们都是爸爸妈妈不需要操心的乖孩子:作业不需要催,早上不需要喊、书包也非常整齐。”徐方忠说。

  犯点小错误未尝不可

  为何乖孩子,长大后反而容易出问题呢?

  “由于乖孩子,原则性太强,灵活性太差,遇见重压不会调节。”徐方忠遇见过太多如此的乖孩子,他们小时候,父母一直特舒心,由于完全没想办法惩罚孩子的烦恼。

  “他们哪儿想得到,孩子自我惩罚了。”他说,这个问题其实跟大脑发育的规律有关。

  小时候,大脑发育水平低,感受外面重压的能力低,所以大人眼里孩子非常乖,也非常健康;长大后,大脑发育水平提升,变得愈加“敏锐”,感觉到的重压愈加大,一旦没办法承受,就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。

  大伙都不喜欢熊孩子,但徐方忠觉得,乖孩子沾点“熊气”,可能更好。

  “孩子小时候,犯些小错误,真的无可厚非;只须大的原则把握住就好啦。”他建议父母,假如自己家里孩子绷得太紧,暑假里可以让孩子多出去玩玩,做些平时不敢尝试的活动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